民國一○四年二月十日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 歲次甲午年十二月廿二日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

玄賢的修行體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總院

 

 

(壹)修行的好處:

  早年,上人常說:「人沒修行,處境堪憐。」

  轉世而來的業報體、其原有的般若慧根、被累世的業力層層緊緊地包裹著,言行欠缺智慧,我行我素、成為造惡業的工具。累世的習性形成秉性、藏於阿賴耶識中,因緣成熟、果報反自受。唯有透過修行、才能從善知識中找到生死之迷、解脫之門路。消舊業、不造新業,勤修心性,福慧圓融,積功累德。

(貳)後學玄賢在修行過程的一些體悟:

(一)要有名師指導,才能找到正確方向,

     避免盲修瞎煉、走火入魔。

(二)時運變遷、法亦遷。際值千年因果大清算,欠他、他欠,因果討報、不容輕忽。輕者病魔纏身,重者傷殘死亡。每天三餐前及睡前勤懺悔,誠心跪求原諒、求和解。答應和解後、再以功德賠償。來道院十年,看了幾位師兄被討報、而傷殘、死亡,心裡極度難過。

      我也曾在討報過程中無明心起,二度傷害冤欠、惹火冤欠,逼得祂們結合外靈、干擾被討報者的親眷,嚴重致親情反目,被挑撥離間任憑擺佈、而苦無對策。如果沒修行基礎,很難解套。明師、仙佛也難為。若沒有合情合理的求懺悔、和解、補償,後果不堪設想。因為討報令也有時效性、不可不慎。

(三)多參悟鸞文,禪意頗深:

仙佛都是凡人修成,除了涵蓋儒、釋、道的基本教義,還有教外別傳的心性大法,非常殊勝,學無止境、又有明師特別指導,只要肯下功夫,仙佛眼裡的蛆蟲、虎頭、牛頭、、、冥頑不馴的眾生、也有回頭的一天。

鸞文告訴修子要勤懺悔、三施並行、消三世業、再累積三千功八百果、圓融心性,可以脫離輪迴。

要有始有終走完全程、回淨土不難。

佛在心中不遠求,好向靈山塔下修。

走訪明師、選對因緣,止地勤修心性。

放下萬緣、外緣多絕。外緣慾望減少,心有餘力則以學文,例如五停心觀四念十二因緣六波羅蜜金剛經道德經天堂地獄遊記等。

改脾氣毛病、積功累德消業障,圓融智慧,體現於日常生活。做人處世中,磨練心性,抓好生死大門鑰匙。

(四)修行是長久大業,不只生時修、死後也要修。有各種大小考及業力魔難,坎坎坷坷,叫苦連天。須有智慧,咬緊牙關,克服苦難通關卡。

長老須菩提在金剛經第二分,請示  世尊,應如何安住及降伏其心。提醒修士發菩提心、時時露出真如本性,保住這個真心,並降伏疑而不信的妄念心,要有信心求解脫。

(五)金剛經第廿六分告訴我們,不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,恐執於耳目之見聞。應依理不依人。第卅二分告訴我們,一切有為法皆是幻化虛假的。仙佛也常提醒我們,世界畢竟無常、不宜長住,趕緊借假修真脫輪迴。

(叁)總結:

(一)後學才疏學淺,短短十年的粗淺修行體悟,辭不達意之處,尚祈諸位善知識、前賢大德,不吝賜教指正,感恩。

(二)上人給與弟子們很多修行法寶、不勝枚舉,茲舉一二,與大家分享:

(甲)對人事物懷感恩之心,修行上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(乙)不論修何法門,一定要把握二大重點、心性與解脫。

(丙)無有定法、謂之佛法。應用於日常生活中、無往不利。

(丁)時常安住真如本性的菩提心、初發心。並降伏世俗之心,防止因私害公、反善為惡。升降一念間。

(戊)人能轉物、形同如來,若被物轉、定遭塵埋。

(己)因全球少子化趨勢,投胎轉世為人轉難,精進修行才有好未來。共勉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