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一○二年十一月三日
歲次癸巳年十月一日
高樹總院 師母扶
吾乃濟公活佛是也
諸生請起,平安。
請示單。(理畢)
玄鴻,你千里訪明師,萬里求口訣,走遍各山頭,凝聚各靈氣,唯有心歡喜,不知又有何玄機,所求何意?如何才能真正回歸本位?(玄鴻:最重要是回歸本位。)
辛苦了,來凡間,探究竟,不過也就是如此罷了,因此貪戀不住你的心,很瀟灑又自在,是你的特性。算算時間,也該到了,回到原點的你,再多的教義你都聽過,修得像佛的你也都拜見過,那也都是表象工夫,不可嚮往。追求永恆不生不滅之佛性,才是根本實在。依你的條件,豐富的人生,修行的經歷,法施是你的強項,希望應用你多年來的聞思修,播種正念與有緣之眾生,提升他們的層面。為上天多做一些事,也為自己多謀福份。
(玄鴻:會盡心盡力。)
好的人才,要盡其所用,才不辜負上天好意栽培。只要有眾生的地方,都是道場,也是效勞的機緣,好好把握每個當下,才不會愧對上天。凡間所有俗事因緣,不值一題。包括山明水秀,盡收眼底,也不入爾心。因為天上比這兒好上千倍。所有的喜怒哀樂,不長住爾心,心中才能無一執。除非你想來世再做人或是乘願再來渡化眾生,這要相當的能耐喔!吾看還是快快溜才是上策。該收心了,萬緣放下。每天思惟,佛在汝心頭,佛是怎麼修成?你又如何修成佛?每個成就之祖師,不是如此嗎?你對修行渡眾很有心,但對自己成就佛性卻無力,不夠用心。內與外,動與靜,因緣亦如此。改造平凡的心,提升佛心較為殊勝。佛性人人平等,也都懂,但都在於口頭上用工夫或表象。
今日的開示希望你能悟到重點。(玄鴻:感謝濟佛。)
修持心性,若基礎不夠,多講多模糊,聽懂的也沒幾個,用心不夠。字義上不難,難在於下工夫。每個因緣生起,都要用心去領悟,可。(玄鴻:感謝。是否機緣已到,可進入靈的修持?)
方才都已提示,要不現在就不會召見你開示諸多道理。
(玄鴻:弟子不夠了解靈界,請仙佛引導精進提升。)
怎麼做都離不開參禪打坐,這也要清楚。多些時間給自己,外緣多絕,才能洗盡俗念凡心,可勤不可急。
(玄鴻:需固定時間嗎?)
不受限。探討靈的真相,更要配合心性圓滿之修持,才不起自大妄為。(玄鴻:會注意。)
佛性本是謙虛善良。修正本體的習性,才能道地的像一尊佛也。可。祝你早日成佛道,成就心願。
還有事嗎?(上人:目前無事。)
賜在場每人各五十功。(諸生:感謝濟佛。)
吾退。